微塑料正在進入你的體內
今年,包括星巴克在內的不少餐飲企業正在嘗試停用塑料吸管,轉而使用直飲杯蓋及紙質吸管。盡管新杯蓋和紙質吸管因使用不便遭到一些網友的吐槽,作為專注前沿研究領域的科學儀器公司編輯,我們還是非??隙ㄟ@些企業的做法,也號召更多的企業和個人加入減少塑料使用的行動當中來。山東吸塑包裝盒廠家
因為,正是這一看似不起眼的小小塑料吸管,正在破壞地球生態系統,甚至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隱形殺手”。
據《福布斯》雜志統計,2017年,全球每分鐘賣出約100萬個塑料水瓶,然而,僅有9%被回收利用。其中塑料吸管這類制品,因體積很小,通??梢远氵^自動化回收而不被填埋,且有相當一部分被沖入河流湖泊和海洋,被動物尤其是海洋生物攝入,*終進入人類體內。世界經濟論壇警告說,到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將比魚還要多。
這些小小的塑料吸管如何能夠威脅我們的生命呢?
事實上,這些未被回收利用的大小塑料在陽光、空氣和海洋的共同作用下,*終都會碎裂或降解為較小的碎片,當其尺寸小于5毫米時,就稱為“微塑料”。與“白色污染”的可見塑料相比,這些微塑料肉眼難以分辨,更加危險的是,它可以通過層層食物鏈進入人體。
無處不在的“微塑料”
很多人會問:“如果我不吃魚,不吃任何海鮮,是不是微塑料就影響不到我?”答案依然是否定的。事實上,目前研究發現,微塑料已經滲透到人類生存環境的各個食物鏈條當中。
根據《國家地理》2018年的一份報告,研究人員對全世界多個品牌的食鹽進行了抽樣檢測,其中90%都發現了微塑料,亞洲食鹽中的微塑料密度尤為高,因此亞洲被該雜志列為塑料污染的重點地區。
不僅是食鹽等食物,在人們看不見甚至難以想象的地方,微塑料也存在。據《時代》雜志報道,有研究人員對9個國家購買的11個品牌的259例瓶裝水進行了測試,其中90%以上的水中都含有微塑料。因為微塑料體積很小,粒徑范圍在幾微米到幾毫米,甚至有一些只能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因此可以輕松通過飲用水的雜質過濾器。
“微塑料”危害有多少
事實上很多塑料本身都具有毒性,而一些環保材料在高溫高壓等條件下還會釋放出有害物質,給人類帶來二次傷害。此外,塑料作為一種高分子聚合物,都會在不同程度上聚集污染物、細菌、病毒、化學物質和有害藻類等,成為有害物質的“載體”。
阿肖克•德什潘德博士是美國東北漁業科學中心的化學家,對微塑料在海洋等領域的影響有深入研究,他對微塑料的影響表示憂慮,“塑料就是藻類和細菌殖民的運輸管道,我們每個人都無法逃脫微塑料的影響“。
顯然,潛在的健康隱患令人膽戰心驚,我們已經很難忽視微塑料帶來的影響,它正在通過各種看得見看不見的方式進入人體內。
拉曼光譜助力,防治已見成效
無處不在的微塑料已經給我們的生存敲響警鐘,防治工作迫在眉睫。慶幸的是,目前微塑料已經成為日益受關注的話題,專項研究也已經在全球各地的大學和研究機構開啟。
要對付這些看不見的微塑料,首先是確定其類型,進而確定環境污染物的來源,在此基礎上,就可以有針對性的對污染源進行監測和控制。
目前已有多種技術手段被用于幫助科學家表征微塑料進而確認其污染源。德什潘德博士通過研究發現,魚體內的微塑料可以用氣相色譜(GC)熱解、質譜、紅外光譜或拉曼光譜等多種技術來表征。其中,顯微拉曼光譜儀由于集成了拉曼光譜和光學顯微鏡,既能獲得待測樣品的顯微形貌,又能得到樣品具體位置的拉曼光譜,因此成為識別聚合物高效、有效的技術手段之一。
利用顯微拉曼光譜儀能夠進行微區分析、表征亞微米級別材料這一優勢,德什潘德博士團隊將采集到的微塑料拉曼光譜與已知聚合物拉曼光譜庫進行比對,從而輕松識別出微塑料的種類,為確認其來源提供了可靠的依據。